来源: 统战新语 时间:2024-09-10 10:20:07
编者按:
百年党的统一战线史,留下了无数携手同心的经典故事。如果文物会说话,那一张张老照片、一个个老物件、一座座旧址故居……历经岁月洗礼,依然在讲述着中国共产党广交朋友、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故事,浓缩了厚重而灿烂的统战历史文化。“统战新语”推出“以物述史”栏目,让文物开口说话,讲述中国共产党团结引领统一战线各界人士风雨同舟共同奋斗的故事,从历史中汲取新时代不懈奋进的力量。
图为刊载毛泽东《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全文的《解放日报》。“精兵简政”政策由无党派人士、开明士绅李鼎铭提出
在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无党派人士展厅,一份1942年9月7日发行的《解放日报》挂在墙上,报纸上登载了毛泽东亲自撰写的社论《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
这个极其重要的政策就是“精兵简政”,后来也被称为抗战时期克敌制胜的十大政策之一。很多人不知道,这个政策最早是由一名无党派人士提出的。此人是什么来历?“精兵简政”提出后又是如何被采纳的?故事还要从1941年讲起。
那一年的延安,比以往更加艰难。国民党发动“皖南事变”后,对陕甘宁边区实施军事包围、经济封锁。加上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和自然灾害,延安革命根据地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毛泽东形容当时的困难时说:“我们曾经弄到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
如何改变这种境况?毛泽东在1939年提出的“自己动手”的号召被再次强调,大生产运动随之展开。但只有这一招显然不够。毛泽东还在继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1941年11月,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第一次会议在延安举行。毛泽东出席开幕式并发表演讲,号召党员要和党外人士合作,鼓励大家多提意见。很快,他就看到了一份让人眼前一亮的议案。这篇议案以“政府应彻底计划经济,实行精兵简政主义,避免入不敷出、经济紊乱之现象”为题,提出5条具体实施建议。当时,陕甘宁边区党政军脱产人员达到7.3万人,财政负担沉重。这不就是除生产自救之外的另一个好办法吗?毛泽东把议案内容抄到了自己的本子上,重要的地方还用红笔圈起来。
1941年,陕甘宁边区二届一次参议会选出边区政府委员会,李鼎铭(前排左三)为副主席
此时此刻,议案的提出者——时任米脂县参议会议长、陕甘宁边区参议员的开明士绅李鼎铭与其他10名参议员正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这份议案一提出来,立刻引来一些议员的反对。有人说:“正值抗战救国紧急关头,敌人以大量兵力向我们进攻,这时提出实行精兵简政,是否合宜?”有人说:“提倡精兵主义,部队就不能发展。”有人担心:“参议会能通过吗?共产党会接受吗?”还有人甚至怀疑李鼎铭提出这个方案的动机。
会上,李鼎铭刚发完言,毛泽东就站起来,一边鼓掌一边走到台前,阐述实行精兵简政的必要性。表决时,该议案以165票的多数票获通过,并决议“交政府速办”。
1941年到1944年间,陕甘宁边区政府各机关部门先后经过三次精简整改,效果明显,达到精简、统一、效率、节约和反官僚主义五项目标。延安顺利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此后,晋察冀、晋冀鲁豫等抗日根据地先后开始精兵简政。这一政策对中国共产党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乃至夺取解放战争的胜利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1944年9月,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的讲演中专门提到了李鼎铭与“精兵简政”,他说,“‘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
在1941年11月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上,李鼎铭被选举为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分管精兵简政和文化教育卫生工作。上任不久,他感觉自己被当作客人,形式上客客气气,实际职权没有被尊重。在政务会议上,李鼎铭的声音逐渐少了。
李鼎铭与林伯渠
时任陕甘宁边区政府秘书长的李维汉发现这一现象,向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汇报后决定找李鼎铭谈心求教,倾听他的想法和意见。
李维汉把与李鼎铭的谈话报告林伯渠和边区政府党组。党组会议经研究决定,确定四条与党外人士合作的具体改进措施,保障党外人士有职有权。此后,边区政府里的共产党员干部逐渐学会了“团结合作”。李鼎铭不再说“你们党上”,而是改口说“我们政府”。
1944年11月,李鼎铭(后右二)、朱德、毛泽东、吴玉章、王震在延安机场等待迎接林伯渠重庆谈判归来
1943年秋,李鼎铭在南泥湾休养期间,写下《中国哲学思想体系与民族传统概论》,从哲学和历史的角度,辩证地、理论地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历史使命,表达自己对中国共产党的诚服与拥护。
“你是一个地方人士,在政府起什么作用?”1944年6月,英国记者斯坦因采访李鼎铭时向他发问。
“我第一次见到毛主席提出了‘精兵简政’议案,毛主席同意了,参议会也同意了。”李鼎铭笑着回答,“我对于新民主主义的信仰,在我服务政府的四年中,证明是正确的了……毛泽东的思想不只是他个人的意见,正是群众的意见。他做的事情正是老百姓想做能做的事情。”
1944年6月,李鼎铭(前排右五)及党政军领导人与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在延安王家坪合影
1947年12月11日,李鼎铭在陕甘宁边区政府临时驻地绥德义合镇突患脑溢血病故,享年66岁。追悼会上,中共中央、毛泽东、陕甘宁边区政府都送了挽词,并将米脂县桃镇(李鼎铭故乡)小学命名为“桃镇鼎铭学校”,以示纪念。
翻开中国近现代史,在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无党派人士始终与党同心同德,积极议政建言,作出了重要贡献,也留下了很多历史佳话。
(文中历史图片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李世臣
雷竞技电竞·中国有限公司官方 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县侯堡镇
网站内容维护:集团新闻中心 总机:0355-5921114
Copyright : 2013-2021 Chinal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09009176号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类信息,均为潞安化工集团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
晋公网安备 14042302000119号 51La